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(記者郝萍、梁秋坪)公安部21日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通報開展網絡謠言打擊治理整治專項行動總體成效情況。
近年來,在一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熱點事件中,經常伴隨出現網絡謠言現象。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(wèi)局二級巡視員張俊兵在發(fā)布會上介紹,通過對當前查處的網絡謠言進行分析梳理,公安機關發(fā)現,當前網絡謠言主要有五大類:
一是“舊謠新傳”類謠言。近年來,網上涉及“偷、搶兒童”等“老舊謠言”在網上反復傳播,在全國范圍內頻繁出現,輿論關注度高,容易引起社會負面情緒,公安機關對此類謠言開展了針對性打擊。
二是熱點案事件的伴生謠言。熱點案事件發(fā)生后,往往帶有巨大網絡流量,一些人員借機編造發(fā)布涉事網絡謠言,以達到蹭流量、博取關注的目的。
三是利用新技術新應用編造謠言。工作中發(fā)現,一些不法人員利用人工智能軟件自動匯聚編造網絡謠言;一些不法人員甚至使用黑客技術對網站平臺進行攻擊篡改,獲取管理權限后發(fā)布謠言信息。
四是涉校園安全類謠言。當前,學生安全和校園安全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,一些不法人員迎合這種社會情緒與大眾關切,為博取眼球、吸粉引流故意編造發(fā)布涉校園安全類謠言,擾亂社會公共秩序。
五是涉自然災害類謠言。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、分布地域廣,相關謠言信息傳播速度快、范圍廣、關注度高,且極易引發(fā)群眾恐慌情緒,給當地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造成影響。一些網民為了博取關注,故意編造涉自然災害類謠言。
談及謠言滋生的原因,張俊兵分析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:一是一些自媒體為了吸引網民關注,蓄意制造熱點、爆點輿情,從而達到吸粉引流、增加廣告收入、賺取平臺補貼,甚至直播帶貨的目的;二是一些“網絡水軍”團伙通過編造傳播虛假信息“造熱點”“蹭熱點”“帶節(jié)奏”,或炒作敏感案事件進行引流牟利、實施敲詐勒索;三是在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因素影響下,一些網民極易被謠言信息帶偏認知,形成誤導信息的“虹吸現象”,客觀上助推謠言的傳播擴散;四是個別網站企業(yè)落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不到位,導致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言論大量傳播擴散。
“目前,公安機關已將包括網絡謠言、網絡水軍、網絡暴力等網絡亂象整治納入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,繼續(xù)開展重點打擊治理?!睆埧”硎荆乱徊?,在依法嚴厲打擊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的同時,公安機關還將加強對網絡平臺的整治工作,嚴肅追究網絡謠言發(fā)布傳播的相關責任方,特別是對編造傳播網絡謠言的平臺和賬號進一步加大懲處力度,依法依規(guī)鏟除謠言滋生的土壤,切斷謠言傳播鏈條,營造清朗有序的網絡環(huán)境,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。
公安機關提示,編造傳播網絡謠言,侵犯公民個人權益,擾亂網絡秩序和社會公共秩序的,涉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規(guī)定;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,還涉嫌觸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、尋釁滋事等犯罪。公民發(fā)現個人合法權益因網絡謠言受到不法侵害時,要及時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;發(fā)現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線索時,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。公安機關將持續(xù)加強網絡謠言違法犯罪的普法宣傳,并依法嚴厲打擊造謠、傳謠違法犯罪行為。
北疆新聞:內蒙古自治區(qū)重點新聞網站(客戶端),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(yè)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(fā)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(客戶端)。
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:
一、凡本站中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,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,轉載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北疆新聞”,并附上原文鏈接。
二、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(作品)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,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。
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,聯系郵箱:bjwmaster@163.com。
版權聲明:北疆新聞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-1
Copyright © 2016-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15120200009-1蒙公網安備:15010502001245